诺奖得主阿吉翁:AI如何重塑经济增长新范式

AI广播站1周前发布 小悠
20 0 0

经济增长并非理所当然,我们必须维护创造性破坏的底层机制,以免重新陷入停滞。

“社会与技术必须共同演进,这是一个持续、相互适应的过程。”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的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当前人工智能与全球经济的关系。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利普·阿吉翁,以其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开创性研究,为我们理解AI时代的经济变革提供了关键框架。

就在获奖前夕,阿吉翁还公开阐述了他对AI与经济发展的观点:AI不会导致人类大规模失业,类比历史上的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尽管曾引发失业恐慌,但最终并未大规模发生。


01 打开技术黑箱

阿吉翁与豪伊特打开了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的“黑箱”。他们阐释了经济增长并非平稳上升的过程,而是由一次次创新和毁灭交替推动

陈永伟指出,这一理论帮助人们理解当下的许多现象——从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到绿色转型对传统能源的影响,都体现了创造与毁灭的并生逻辑

阿吉翁认为,AI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效率来促进生产力发展。它通过扩展信息集、重组现有想法来促进新想法的产生。

02 AI重塑经济增长动力

截至2025年8月,16家头部AI-first公司的年化总收入达到185亿美元,AI行业正式进入百亿美元时代。

AI正在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之一。从单纯的前沿技术研究,AI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生产系统,重塑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能源市场的供需、引导资本的流动、影响新的政策框架制定。

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显示,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3.2%,较7月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尽管这一预期有所上调,但全球经济仍较为脆弱。

03 创造性破坏的挑战

阿吉翁提醒我们需要制定适当的政策来规范AI公司之间的竞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 “创造性破坏” 的负面影响。

他警告说,“AI领域的一些超级明星公司最终可能会主宰一切,并抑制潜在的新创新者进入。”

这一问题在美国AI巨头OpenAI与英伟达、甲骨文等公司的合作模式中已经显现,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和警惕。

04 中国在AI时代的崛起

在AI发展的全球格局中,中国正展现出强大竞争力。截至2025年7月,中国发布了1509个大模型,数量占全球首位。

开源模型正成为中国新的丝绸之路。以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为代表的中国模型,在用户偏好,全球下载量和模型采用率上实现了反超

2024年初,中国模型在Hugging Face上的新微调模型中仅占10%到30%。而现在,仅Qwen一个模型就占了每月新衍生模型的40%以上,而Llama的份额则从2024年末的约50%下降到仅15%。

05 新增长范式的要求

面对AI带来的变革,阿吉翁强调AI的发展依赖于适当的政策和制度设计,特别是促进竞争、改革教育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这些观点与IMF的政策建议不谋而合。IMF敦促政策制定者通过可信、透明和可持续的政策来恢复信心,维护央行独立性,并加倍推进结构性改革。

中国经济学界也在积极回应这些观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张永军指出,我国在整个创新生态营造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持续推进改革将从制度方面为创新发展营造更好的生态与环境。


全球经济增长正从2024年的3.3%放缓至2025年的3.2%和2026年的3.1%。在这个增长动能转换的时期,AI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其意义愈发重要。

阿吉翁的研究提醒我们,增长不仅是数字的扩张,更是一种文明的自我更新。在AI时代,能否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决定了我们能否在创造性破坏中抓住新的增长机遇。

关注 “悠AI” 更多干货技巧行业动态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