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按下“擎天柱”量产加速键,马斯克预言其价值占比将超八成

AI广播站4周前发布 小悠
53 0 0

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正从实验室走向工厂流水线,马斯克将其视为特斯拉未来的核心赌注。

埃隆·马斯克近日宣布,特斯拉正全力推进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的规模化生产进程。这位首席执行官曾多次强调,这一产品未来将贡献特斯拉约80%的公司价值,成为特斯拉旗下最具价值的核心产品。

在9月24日的内部会议上,马斯克敲定了Optimus Gen3的量产计划:2025年四季度先造5000台,2026年直接飙到5万台


01 量产计划加速

马斯克为“擎天柱”机器人设定了明确的生产时间表。

根据内部会议透露的信息,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生产5000台第三代Optimus机器人,并在2026年将产量大幅提升至5万台。

这一目标相较今年3月的计划有所调整,当时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已订购了可支持今年生产1万到1.2万台机器人的零部件。

为实现这一目标,特斯拉正在构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目前,拓普集团作为执行器总成的独家一级供应商,单机成本占比高达35%。

同时,三花智控、绿的谐波等中国供应商也积极参与到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的供应中。

02 技术挑战仍存

尽管量产计划雄心勃勃,但特斯拉在推进Optimus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仍面临多项技术挑战。

机器人手部的精细设计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难题之一。特斯拉希望“擎天柱”的双手具备足够灵活性,甚至能完成“穿针引线”的动作。

马斯克在9月的ALL-IN峰会上坦言,手部设计“占据了整个机器人工程难度的大部分”。他透露,在所有项目中,擎天柱可能占用了他最多的精力,比其他任何单一项目都多。

除了手部设计,如何优化制造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也是特斯拉必须攻克的瓶颈。马斯克指出,类人机器人的供应链目前根本不存在,特斯拉必须从零开始搭建,进行大量的垂直整合。

03 战略地位提升

在过去一年中,Optimus项目的战略地位在特斯拉内部显著提升,已成为公司更核心的关注焦点。

在2025年ALL-IN峰会上,马斯克表示,擎天柱将成为 “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产品” 。

他预计到2030年实现规模化生产后,每台机器人的成本将降至约4万美元

当擎天柱年产量达到100万台时,生产成本预计在2万到2.5万美元之间。

马斯克不仅从商业价值角度强调Optimus的重要性,还从其对社会的影响层面进行了展望。他认为这款机器人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当于为每位用户配备一位专属的智能助手。

04 未来应用前景

根据计划,特斯拉将在自有工厂率先部署Optimus机器人。

马斯克在今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预计到今年底,将有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中投入使用”。

从长远来看,特斯拉计划将Optimus的应用场景从工厂逐步拓展至家庭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

马斯克形象地描述道,拥有“擎天柱”就如同“拥有专属的C-3PO与R2-D2”, referencing 《星球大战》中的经典机器人角色。


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的量产进程正在加速。供应链消息显示,特斯拉的“审厂”核心目标是敲定Gen3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方案与2025年产量指引,为10月大规模发包订单和明年规模化量产奠定基础。

一旦实现规模化生产,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单机成本2万美元计算,2025年特斯拉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约60亿美元,供应链市场规模约36亿美元。

马斯克已将Optimus视为特斯拉未来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位传奇创业者能否再次颠覆一个行业,全球科技界都在拭目以待。

关注 “悠AI” 更多干货技巧行业动态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