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再只是科技爱好者的玩具,而是正在成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智能助手。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0月18日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已达36.5%。
这一数字在短短半年内就增长了2.66亿人,增幅高达106.6%,标志着生成式AI在中国从尝鲜阶段步入常用阶段。
01 用户规模:半年翻番
《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生成式AI用户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仅今年上半年,用户规模就增长了2.66亿人,半年增长率达106.6%。
生成式人工智能普及率已达36.5%,较2024年12月提升18.8个百分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表示,模型推理成本的显著降低成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的重要因素。
02 用户画像:年轻高学历为主
生成式AI用户中以年轻、高学历群体为核心力量。40岁以下中青年用户占比达到74.6%,大专、本科及以上高学历用户占比为37.5%。
这一比例远高于整体网民中相应群体所占比例。
与整体网民相比,年轻用户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要使用群体,其中19岁及以下用户占比最高,达33.8%。
03 国产大模型:超九成用户首选
国产大模型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色。报告显示,超过90%的用户会首先选择使用国产大模型。
截至2025年8月,我国累计有538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26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完成登记。
我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产业链覆盖芯片、算力、数据、平台、应用等各相关环节。
04 应用场景:从问答到多领域赋能
生成式AI应用场景丰富。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用户最为广泛,达80.9%。

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搜索、内容创作、办公助手、智能硬件等多种场景,还在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积极探索实践。
05 技术实力:专利全球领先
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话语权持续增强。截至2025年4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万件,占全球申请量的38.58%,位居全球首位。
具身智能成为发展热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将具身智能作为未来产业。
在此背景下,具身智能成为上半年投融资的热点领域,相关产品正在逐渐走出实验室,在教育、医疗、线下服务等场景得到应用。
06 未来展望:五大方向突破
张晓表示,下一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有望在五个方面形成新成果:模型集成将打造人工智能新形态;开源社区为技术进步提供新动力;具身智能给用户带来交互新体验。
智能体拓展人工智能能力新边界;完善治理让人工智能迈上新台阶。
随着技术能力与服务能力的双重成熟,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具备了大规模落地应用的坚实基础,将加速向“深度实用”新阶段迈进。
从2024年底的2.49亿到2025年中的5.15亿,中国生成式AI用户数呈现指数级增长。超过九成用户选择国产大模型,折射出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技术红利的释放,人工智能正从“少数人专享”迈向“多数人共享”,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力量。

关注 “悠AI” 更多干货技巧行业动态
